【4月9日精彩回顾】砺新飞跃 携手致远——年会圆满闭幕!
- 分类:展会信息
- 作者:
- 来源:
- 发布时间:2023-04-23 11:12
- 访问量:
【概要描述】砺新飞跃 携手致远——年会圆满闭幕!这是是思维碰撞、火花不断的讨论的会议。
【4月9日精彩回顾】砺新飞跃 携手致远——年会圆满闭幕!
【概要描述】砺新飞跃 携手致远——年会圆满闭幕!这是是思维碰撞、火花不断的讨论的会议。
- 分类:展会信息
- 作者:
- 来源:
- 发布时间:2023-04-23 11:12
- 访问量:
砺新飞跃 携手致远——年会圆满闭幕!
为期四天的中华医学会病理学分会第二十八次学术会议暨第十二届中国病理年会于4月9日圆满闭幕,阔别三年的线下年会强势回归,汇聚中国病理携手前行的力量,向上而行,剑指新峰,为病理未来注入“心”能量,焕发“新”动力,激发“新”动能,开启“新”美好。
本次年会虽已落幕,但那人、那情、那景却历历在目,所有的期盼和力量,正蓄势待发。下面让我们一起聚焦9号这一天的精彩内容,让时间定格,让精彩铭记。
大会闭幕式
弦歌不辍,薪火相传。中华医学会病理学分会第二十八次学术会议暨第十二届中国病理年会闭幕式于4月9日在福州市海峡国际会展中心一层104厅圆满落幕。现场座无虚席,两侧过道也站满了被深深吸引驻足于此的观众,可谓是一片热火朝天的景象。
新的出发,步履铿锵。中华医学会病理学分会将继续以新时代新使命新征程为契机,踔厉奋发、守正创新,奋力促进中国病理事业持续向好发展,助力“健康中国”战略深入实施,推动“健康中国”建设,惠及更多患者,为守护人民生命健康积蕴力量,勇毅前行。
脑神经病理专场
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于士柱教授、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卢德宏教授、朴月善教授主持了专题讲座环节。
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王辅林教授做了WHO第5版-垂体神经内分泌肿瘤分类简介及病例分享,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孙翠云教授做了2021版WHO分类中枢神经系统胚胎性肿瘤分类的解读,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王行富教授讲解了WHO中枢神经系统肿瘤分类室管膜肿瘤分类进展,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姚小红教授讲授了甲基化检测在胶质瘤诊断中的应用。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柯昌庶教授和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王行富教授主持了发言交流环节。来自全国10家单位的发言人介绍了各自在中枢神经系统肿瘤、非肿瘤性疾病及新技术应用等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
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卞修武院士做了会议总结,肯定了脑神经病理专场的讲座及发言内容丰富、学术含金量高,现场讨论充分而热烈,此次脑神经病理学组的学术活动圆满成功。
精准诊断专场
肿瘤精准诊断专场,临床和病理专家齐聚一堂,共同探讨泛癌种精准诊疗。
首先,中华医学会病理学分会主任委员、北京协和医院病理科主任梁智勇教授做了精彩的开场致辞,希望通过此次精准诊断专场,增进临床和病理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推动分子病理检测的规范化。
随后,中华医学会病理学分会候任主任委员、北京医院病理科主任刘东戈教授和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林冬梅教授主持精准诊断专场上半场。余宗阳教授、林小燕教授、张晶教授、叶峰教授、赵峻峰教授等临床专家围绕肿瘤靶向及免疫治疗相关分子标志物(BRAF突变,ALK融合,NTRK融合,BRCA/HRR/HRD,免疫治疗标志物)介绍了非小细胞肺癌及泛实体瘤的精准治疗新进展。临床专家的报告让大家更加深刻地认识到,随着国内外获批的泛癌种靶向/免疫治疗药物数量的增加,基于生物标志物的异病同治观念逐渐深入人心,分子病理检测对于肿瘤精准诊疗愈加重要。
石怀银教授和张波教授主持了下半场。商亮教授分享了微小残留病灶(MRD)检测的临床意义;武春燕教授分享了PD-L1的院内规范化检测流程及经验;邢晓明教授从中心法则出发,分享基因融合检测的经验;周晓燕教授分享了HRD一致性评估和质量控制项目的开展情况。
随后,吴焕文教授主持了专场讨论环节,邀请了5位来自全国各地的病理专家就上述临床和病理讲题进行了热烈的讨论,唐源教授、苏丹教授、阎晓初教授、孟宏学教授和姜国忠教授分别就免疫治疗疗效预测标志物(TMB,MMR/MSI,PD-L1表达,肿瘤微环境,新生抗原等) 的选择,病理科开展MRD检测的时机与MRD检测策略, BRCA/HRR/HRD检测全流程质控,基因融合检测方法,分子病理对于病理学科发展的重要性等方面作了精彩发言。
最后,中华医学会病理学分会前任主任委员、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歩宏教授为会议做了总结致辞,感谢了临床和病理专家的精彩分享。步宏教授指出,随着精准诊断技术的革新以及临床研究的进展,分子病理对于肿瘤精准诊疗愈加重要,分子病理的发展需要和临床紧密协作、共同进步。
中青年病理科主任论坛
本次会议由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云径平教授、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彭丽教授主持,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石怀银教授做了致辞发言。
1.VUCA时代病理科管理者的几个难点与对策 李昱 重庆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2.基层医院病理科如何保证诊断质量提升科室业绩 张功学 枣阳市第一人民医院
3.多年USCAP系统性分层学习助力病理科学科建设 丁妍 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
4.中国江苏援外医疗队病理医师22年工作经验总结及展望 史炯 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
5.ISO15189认可对分子病理实验室质量管理及改进的作用 高宁 山西省肿瘤医院
6.从ISO15189不符合项探析病理质量技术要求管理现状 张爱龙 杭州迪安医学检验中心有限公司
7.病理技术室常规出片管理的探讨 陈义煜 福建省肿瘤医院
8.免疫组化对照套餐制作思路 曾华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
9.数智化病理科建设体会 姚小红 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10.放射性病理标本处理要点探索 余光银 北京大学深圳医院
病理技术专场
最后,由梁英杰副组长进行了总结,指出这次会议内容丰富多彩,大家学习热情高涨,达到了相互学习,相互交流,共同提高的目的。
骨与软组织病理专场
聚焦骨和软组织肿瘤的最新进展,分享骨和软组织肿瘤的新类型。来自全国各地的骨与软组织病理专家和骨软病理爱好者齐聚一堂,共同遨游于纷繁复杂、却又魅力多姿的骨与软组织病理的知识海洋。本次会议采用专题发言和论文交流穿插交错进行的模式,病理诊断基础与研究进展前沿并重。
会议上半场由阎晓初教授、张红英教授和闫庆娜教授主持,韩安家教授做了《软组织肿瘤几个新类型病例分享》的专题发言,结合真实世界病例与文献报道,对几种软组织新类型和新亚型的临床病理和分子遗传学特征做了精彩盘点。
接下来的3项论文交流分别为杨丽教授《Cutaneous melanocytic tumor with CRTC1::TRIM11 fusion in a case with recurrent local lymph node and distant pulmonary metastases at early stage: Diagnostic traps and tips》 、赵明教授《Recurrent RET gene fusions in fibrosarcoma-like neoplasms involving viscera of adults: Reporting of three cases and expanding the clinicopathological and genetic spectrum》和臧凤琳教授《Expanding the Morphologic Spectrum of Cytokeratin-positive Malignant Neoplasms with EWSR1/FUS::CREB Fusion in Two Additional Cases Report and a Literature Review》,对三种新近发现肿瘤新类型:CRTC1::TRIM11融合皮肤色素性肿瘤、RET基因融合纤维肉瘤样肿瘤和CK阳性EWSR1/FUS::CREB融合恶性肿瘤进行了全面又详尽的讲解,图文并茂,重点突出,极大拓展了参会者对罕见的肿瘤新类型的认识。
会议下半场由刘春霞教授、孙昆昆教授和喻林教授主持,程虹教授分享了《骨和软组织非肿瘤性病变及瘤样病变-2022年USCAP骨与软组织病理短课程介绍 》,重点讲解了骨关节退行性病变、黏液样病变及囊肿性病变等的诊断要点,让与会者对骨和软组织非肿瘤性病变及瘤样病变有了更加全面的认识。毛荣军教授做了《普通疑难病理会诊向精准病理诊断的迈进》的精彩报告,结合自身从事会诊的经验,探讨了未来疑难病理会诊的可能发展趋势和方向。4项论文交流分别为李兰教授《应用FISH检测MDM2扩增辅助诊断高分化骨肉瘤的价值及经验总结》、吴建峰教授《伴TFCP2重排的骨内梭形细胞横纹肌肉瘤5例临床病理特征及文献回顾》、雷婷教授《免疫组化FH及2SC染色在FH缺陷型子宫平滑肌瘤中的表达研究》、刘秋雨教授《球形细胞静脉畸形31例临床病理学特征研究》。论文汇报内容既侧重临床病理的病例分析,又涵盖免疫组化新抗体和分子检测技术的应用经验。参加论文汇报的青年才俊们思路开阔,讲解流畅,充分展示了骨软病理青年人才自信从容的精神风貌。
会议尾声,是思维碰撞、火花不断的讨论点评环节,四位讨论嘉宾郭冰沁教授、徐瑾教授、蒋谊教授和孙昆昆教授对整场会议内容做了精彩点评,发表了各自独到的见解,他们纷纷表示骨和软组织病理的进展神速,新病种、新技术层出不穷,病理医师需要紧跟发展的步伐,保持终身学习的习惯,心中有梦想,脚下有力量。
乳腺病理专场
乳腺病理专场在中华医学会病理学分会主任委员梁智勇教授、中华医学会病理学分会前任主任委员步宏教授、中华医学会病理学分会乳腺疾病协作组组长杨文涛教授致辞下开幕。梁教授肯定了乳腺疾病协作组成立至今取得的显著成绩,强调了临床病理结合的重要性,对协作组将来的发展寄予了厚望。步教授指出乳腺疾病协作组要秉承“顶天立地”精神,既要在国际上发出中国的声音,也要注重基层的发展。
本次乳腺病理专题会议“关注乳腺临床病理热点,解读最新乳腺病理共识”。会场座无虚席,精彩内容获得了参会者的一致好评。
消化疾病病理专场
消化疾病协作组会场的交流学习活动在周炜洵组长的开幕致辞中拉开序幕。今年的消化会场活动一如既往的丰富,既有共识交流,规范全国标准,又有前沿交流,向国际水准看齐。
2022年底消化协作组新发布两项共识【肝内胆管癌病理诊断专家共识】、【胰腺上皮性肿瘤规范化标本取材及病理诊断共识】,在本次年会上丛文铭教授和常晓燕教授以专题发言的形式宣讲,以期能有效推广,普及全国病理同仁,实现最大程度的标准化。
发言交流12篇,选自全国的421篇投稿,优中选优,内容新颖,凝聚了国内众多顶级医院的最新研究进展及疑难病例诊断交流,涵盖了整个消化系统各脏器,食管、胃、小肠、结直肠、肝胆、胰腺等。今年的投稿内容除了一如既往注重病理形态及免疫组化表达、鉴别诊断外,更多的关注了肿瘤新辅助治疗后的病理改变、分子分型及预后相关信息等,与临床联系更为密切;全面展示了消化病理领域的新进展和热点。
在讨论环节中,盛伟琪教授、邢晓明教授、李宁教授等几位专家点评了本次交流发言的亮点,强调病理需密切结合临床,为临床诊疗做出指导,关注新进展,并积极进行临床应用转化,重视非肿瘤性疾病的诊断。与会者都感到收获颇丰,不虚此行。
细胞病理专场
细胞病理分会场在年会现场4层404厅如期举行。细胞学组组长金木兰教授开场致辞,细胞学组在过去的一年里从线上到线下开展了多场学术讲座和亚专科培训,致力于提高细胞学诊断能力和诊断质量,对本次细胞学组的投稿文章数量和质量给予了高度评价,优中选优,甄选出体现各个亚专科国内高水平的论文进行现场交流。
上半场是穿刺与宫颈细胞学专场,由何淑蓉、任力、丁永玲、李杰、蒋谊、王斌6位教授主持。梅金红教授结合临床实例将甲状腺穿刺从制片到报告系统的解读进行了深入浅出的介绍;许淑霞教授对于罕见的子宫癌肉瘤在宫颈TCT中可能出现的异常细胞形态及鉴别诊断分享了自己的工作体会;随后赵雨、陈翠敏、胡爱侠等8位教授分别作了关于胰腺、甲状腺及宫颈细胞方面的大会发言。
下半场为脱落细胞学专场,由梅平、张云香、何秋香、胡俊波、许晶晶、李俊6位教授主持。王健教授的《The Paris System for Reporting Urinary Cytology 2022》专题报告,详细介绍了新版TBS更新的主要内容。徐海苗、顾冬梅及肖琳等7位教授作了关于浆膜腔积液和辅助技术的应用等方面的大会发言。
最后金木兰教授进行了会议总结:此次细胞学组分会场内容详实丰富、学术氛围浓厚、发言单位覆盖面广、有更多年轻的新面孔出现。欢迎今后有更多的医生积极参与、相互交流,进一步壮大细胞病理队伍,共同提高细胞学诊断与科研水平,祝贺此次细胞病理分会场圆满成功!
尸检专场
中华医学会病理学分会尸检协作组专题会议首先由协作组组长、安徽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孟刚教授致开幕词,孟刚教授强调法医病理与临床病理的密切关系,指出尸检的训练和思维方式培养的是一种对疾病、死因的系统思维和宏观思维,是一种微观与宏观的系统整合,对病理医生的诊断也是一种宏观能力的培养。
孟刚教授也对各位专家同道的与会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感谢,愿同各位同仁一起为中国尸检事业贡献一份力量,并预祝大会圆满成功。
上半场学术活动,首先由司法部司法鉴定研究院的张建华教授介绍了《涉及外科手术后死亡医疗纠纷尸体检验注意事项》。安徽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孟刚教授带来了《尸体解剖在药源性死亡鉴定中的作用》。汕头大学病理系苏敏教授带来了《传染病病理尸检导论》。北京法源司法鉴定中心何颂跃教授带来《法医病理诊断案件有关问题讨论》。
下半场会议内容涵盖了先天性巨细胞病毒感染7例胎儿尸检的临床病理特征分析,63例胎儿颅脑异常尸体解剖分析,首发症状表现为脑梗的慢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尸检1例,围生期尸检的临床病理诊断价值及信息化时代病理科尸体解剖亚专科建设相关及探索。各位到场嘉宾、专家同道围绕会议内容热烈讨论。
最后,孟刚组长对学术活动进行总结,表示能看到更多的年轻人参与协作组活动,对法医病理尸体解剖得以蓬勃发展充满信心。
头颈病理专场
头颈病理专场参会病理同仁学习热情高涨,会场座无虚席。专家们聚焦于头颈部肿瘤病理中的难点及热点问题,着重介绍相关病理诊断新进展,使大家受益匪浅、收获颇丰。上半场专题发言环节由何向蕾、吕新全两位教授主持:首先,刘红刚教授就鼻咽喉肿瘤的病理诊断新进展为大家做了全面的总结,尤其对鼻腔鼻窦及颅底肿瘤做了深入讲解,着重介绍了新近发现的具有特殊分子改变的鼻腔鼻窦癌,如SMARCB1/INI1缺失癌、NUT癌、DEK::AFF2融合阳性的非角化鳞状细胞癌等;李江教授为大家深刻剖析了头颈部未分化癌和去分化癌的临床病理特点及鉴别诊断,重点讲解了发生于唾液腺、鼻腔鼻窦、鼻咽及口咽的未分化癌和去分化癌;高洪文教授为大家详细讲解了头颈部神经内分泌肿瘤WHO分类新变化,包括头颈部神经内分泌肿瘤的分类、病理诊断标准及鉴别诊断,以及Merkel细胞癌、异位垂体神经内分泌瘤、中耳神经内分泌瘤等部位特异性头颈部神经内分泌肿瘤;下半场论文交流环节,由朴颖实和韩恩善两位教授主持:王爽、胡春燕、赵明等十位老师就自己的研究内容,与参会者进行了深入交流,内容涵盖伴特定基因融合的鼻窦道乳头状鳞状细胞癌、HPV阳性下咽癌、SMARCA4/BRG1缺失鼻窦癌、涎腺分泌性癌、特殊类型甲状腺癌等,内容丰富、观点新颖,使大家更加深入认识这些肿瘤类型,扩展了头颈部肿瘤病理诊断思路。最后,协作组组长高洪文教授做会议总结,指出这次会议的成功举办离不开协作组各位专家的共同努力和各位病理同仁的大力支持,接下来头颈协作组将继续致力于头颈部病理的推广和发展,为祖国头颈病理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扫二维码用手机看
推荐新闻
【科普课堂四】TCT检测技术优势与特点
【科普课堂三】宫颈防病变细胞学检查技术
液基薄层细胞检测的优势及发展必要性
公司下设生产部、质检部、销售部、售后服务部、技术部(机械设电子室、理化室)、后勤保障部、财务部、法务部等13个科室及耗材车间、装配车间、注塑车间、机械加工车间、成品库等标准化厂房,建筑面积约16000平方米。产品研发、生产、销售、售后实力雄厚,企业已拥有26项国家专利,并被认定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产品用户分布各地,正在为近一千家用户服务。
联系方式
留言板
版权所有 孝感奥华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编号:(鄂)- 非经营性-2023-0020 营业执照 鄂ICP备16016908号-3